文/京溥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出《史記》,司馬遷用這個比喻,形容秦滅亡后,天下大亂,四方并起的局面,原文中說,“高材疾足者得焉”,即有能力跑得快的才能抓住機會。
在殺退拜仁后,國際米蘭迎來歷史性的機遇,也是整個意甲多年來沖擊歐冠最好的一次機會。
在穆里尼奧的三冠王之后,意甲曾經三次闖入決賽,但都是強弩之末,2015、2017的尤文,遭遇最巔峰時期的梅羅,基本毫無懸念。2023年國際米蘭面對曼城,對方十數年的積累,無論是球隊實力還是歐冠經驗上,都在國際米蘭之上,最后小因扎吉無論再怎樣“技戰術”,謀略畢竟無法彌補實力之差。
隨著梅羅退隱,歐冠諸強重新形成新的分化,皇馬憑過人的底蘊、恐怖的決賽勝率獨一檔。但是皇馬的實力之優不是C羅巔峰期那種壟斷性的,雖強也不穩,且歐冠千變萬化,異常殘酷,哪怕兩三分鐘的疏忽就可能造成全年“完了”?;蜀R也有低迷打盹的時候,于是別家便趁機撿漏。
今年歐冠,恰恰是皇馬失鹿之年,皇馬內部明顯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姆巴佩的融入問題,維尼修斯的自大問題,安切洛蒂的去留問題,皇馬對阿隆索的召喚,無不影響著歐冠之王的戰斗力。
而且,今年的特殊在于,不光皇馬,諸多豪門都進入重建狀態,有的換帥,有的換血,有的兼而有之換帥又換血。
比如國際米蘭本場對手拜仁,在丟了德甲連冠后,換帥又換血,球隊戰力重啟,老將如穆勒也難逃清洗,年輕少帥孔帕尼需要學費,戰力必然下滑,不再是一檔頂流。
而以往年年奪冠賠率第一的曼城,本賽季似乎忘了換血,結果一下徹底暴露了其團隊的遲緩暮氣,等冬窗發急補充,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救得一時,完全重建還有待來年。
還比如利物浦,核心主力成員已然老化,薩拉赫的續約問題久拖不決,而真正的主心骨克洛普離隊,當然會極大影響球隊戰力。
這種年份,成熟穩定的球隊,其優勢就顯露出來了。國際米蘭的核心團隊,勞塔羅、巴雷拉、恰爾汗奧盧、迪馬爾科(以及未能出戰的鄧弗里斯),都已至少踢了四年以上,在其位置成長為世界頂級,加上馬羅塔引進的圖拉姆、佐默、帕瓦爾等強援,國際米蘭已經到了可以沖擊歐冠的時機。
而且,今季歐冠大改制,所有人都面臨重新適應,只有那些成熟猴精的老鳥,才得以在這個殘酷的賞金獵殺中生存。
這就是為什么,只會“技戰術”的教練,恰恰是不入流的。真正會打歐冠的名帥,個個都懂后發制人,把全隊競技高潮,留到下半程,特別是2至4月歐冠淘汰賽,反而是利物浦這種大循環上來就“一騎絕塵”,其實才容易讓人拿捏。
這需要主帥具備大局意識,有輪換的勇氣,敢于舍棄部分聯賽積分的膽略,以及,臨場時的感覺。
對國際米蘭,幸運的是,這幾點小因扎吉都具備。特別是本場最后關頭,拜仁追平后,小因扎吉將場上4個最重要的人——迪馬爾科、勞塔羅、巴雷拉、巴斯托尼悉數換下,一把梭哈,下決心最后關頭靠換上來的生力軍體力死守過去,這需要相當的膽量與自信,對己對彼的準確評估——因為你完全可以想象,一旦被破,國際米蘭已經把最強主力都換了,加時便吉兇難料,那么他連換所有主力的舉動,一定會被批得狗血噴頭,會被罵作自毀長城,天下最昏庸主帥。
當然,皇馬失歐冠,天下共逐,這種機會對群雄是均等的。國際米蘭仍然面臨極其艱巨的考驗,正如本場對拜仁的惡戰,雙方始終在高速對抗中激烈搏殺,彼此都有機會,可能哪一分鐘的機會略微把握得好一點就改寫了結果。但至少對于國際米蘭而言,面前的對手不是梅羅巔峰的巴薩皇馬,或是十年一劍的曼城,那種不可能抱以幻想的對手。
這也是國際米蘭“最后的機會”,因為這個團隊也步入高齡,平均年齡與薪資都高踞意甲榜首,這個高峰期過后,必然要步入減薪換血新的周期,所以對于小因扎吉來說,成者為王,在此一舉,高材疾足者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