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特約記者小五發自梅阿查
意大利復活節期間常有惡劣天氣,雖然沒有系統統計過,但印象中十次復活節至少有七次是在下雨。今年則有所不同——不僅下雨,還刮起了大風。這場大風讓國際米蘭在上半場實實在在遭遇了“逆風局”,風從拜仁慕尼黑一方刮向國際米蘭一方,夾雜著小雨,吹得人睜不開眼。
足球比賽有時可以總結得很簡單:守住“逆風局”,贏下“順風局”,基本上就屬于勝利之師。今晚的藍黑軍團正是這樣的球隊。
這場大風并未帶來“不祥之兆”的感覺,反而在賽前為主隊營造了熱烈氛圍。北看臺因受到監控處罰,無法通過Tifo展示氣勢和文化,于是全場球迷的集體互動成了最佳替代。每位觀眾座位上都分發了藍黑旗幟,當歐冠主題曲響起,球迷們自發舉起旗幟,凜冽寒風使旗幟舒展開來,如同一幅巨大的展示墻,令梅阿查球場的所有見證者動容不已。
不過,國米球員們顯然無法將這股風視作享受。每一次推進、每一次向前傳球,都受到迎面大風的阻礙。理論上更依賴傳球組織的國米,比起擅長帶球推進的拜仁,受影響更大。迪馬爾科一次嘗試在自己最熟悉的線路上傳中,結果在風力作用下劃出一道詭異弧線,竟然變成了一次回傳。
逆風對國米本場的影響有多大?全場他們的傳球準確率只有73%,而在首回合拜仁主場則高達86%,更不用說上一輪對陣卡利亞里的聯賽,準確率超過九成。一支以傳球為生命線的球隊,此役卻交出了二流球隊的傳球數據,滿眼皆是失誤,沒人會為這樣的上半場感到滿意。
“易邊再戰”也許是體育中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維持了相對公平,也在此役中改變了國米的走勢。到了某一時間點,梅阿查的風停了,雨也停了。恰好國米就在這一時段打入兩球,鞏固了勝局。球隊的節奏穩定了,勞塔羅也找回了感覺,帕瓦爾則打進了加盟國米以來的首粒進球,而他上一次在歐冠破門,正是面對國米時取得的。
進球后的法國人盡情慶祝,并非出于復仇情緒,來自德國的客隊看臺也沒有發出噓聲。他只是情緒激動而已,白皙的面龐瞬間漲紅,格外醒目。他為這個進球已經等待太久。從去年的國家德比倒勾嘗試,到多場比賽中屢次射門偏出,帕瓦爾終于在對陣老東家的夜晚積攢的運氣爆發。
比賽結束后再回看,甚至會讓人懷疑國米上半場的“逆風”是否是有意為之。國米首發陣容平均年齡比拜仁多出2歲半,體能儲備和活力都稍遜一籌,且替補席缺乏足夠后手,如果下半場再遭遇逆風,那局勢將更加不利。因此,雖然上半場失誤連連,但球隊保持了極高的防守專注度與對抗強度,哪怕拜仁借助風勢也難以突破國米防線。
當然,這場勝利也離不開球員們的拼搏。小因扎吉賽后表示:“這不是因扎吉的功勞,而是這些球員的功勞。他們一起拼搏,一起付出,這正是從伊斯坦布爾帶來的精神。我們是在重重困難中,打造出了這支球隊。”本賽季的國米,是一支令人心疼也令人動容的隊伍,這臺“老爺車”一直在艱難前行。今晚的首發中,超過四人年齡在35歲以上(佐默、阿切爾比、達米安、姆希塔良)。
在逆風中,比賽最終變成了意志力的比拼。當終場哨響起,不少球員直接癱倒在地。巴斯托尼拼到抽筋,卻仍堅持站起來示意教練席自己還能繼續。拜仁在本場比首回合更為兇狠,巴雷拉、姆希塔良、圖拉姆接連被放倒,但都重新站起繼續戰斗。
勞塔羅賽后直接爆粗口,強調國米是一支“有種”的球隊。圖拉姆則坦言最后大家都已經累斃了。門將佐默被問及是否會因勝利徹夜難眠時,他坦然答道:“我一定會睡覺的,我已經累壞了?!?/p>
晉級歐冠四強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到5月,國米將面臨三天一戰的魔鬼賽程。但既然選擇了“不做選擇”,那就一直拼下去,一直“有種”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