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黃思雋
本以為兩回合5比0橫掃勒沃庫森出局的歐冠1/8決賽,標志著孔帕尼的拜仁從幼稚走向了成熟,但面對老道且狡猾的國際米蘭,拜仁的幼稚病又犯了。在射門20比10且預期進球2.3比0.78遙遙領先的情況下,在替補出場的托馬斯·穆勒終于在第85分鐘扳平之后,試圖一鼓作氣反敗為勝的拜仁卻在第88分鐘慘遭2比1絕殺,幾乎整整3年前在主場被比利亞雷亞爾第88分鐘絕殺淘汰,甚至14年前在主場被潘德夫第88分鐘絕殺逆轉的痛苦記憶被喚醒。不幸中的萬幸,這一次拜仁只是輸了“上半場”。
人盯人防守不成功
有了過去兩輪聯賽面對圣保利和奧格斯堡這樣的中下游球隊都被成功偷襲的先例,對于拜仁這條東拼西湊的防線抵擋不住勞塔羅·馬丁內斯和馬庫斯·圖拉姆,其實外界早有心理預期,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圖拉姆接應卡洛斯·奧古斯托的左路橫傳,搶在金玟哉之前巧妙地腳后跟回做,勞塔羅精彩地迎球右腳外腳背命中球門右上角,令烏爾比希又一次品嘗到被對手第一次射正就破門的滋味。
金玟哉和基米希成為了勞塔羅破門的背景板。
這個失球出現在第38分鐘。而在這之前的幾分鐘內,拜仁的后防其實就已經拉響了警報:先是奧古斯托接巴斯托尼的斜塞插入禁區左側小角度勁射打在邊網上,接著是勞塔羅接應巴雷拉從后場送出的一記遠距離直傳幾乎形成單刀,但在禁區邊緣扣球時立足不穩被及時回追的金玟哉搶斷。
一而再再而三,這條由萊默、戴爾、金玟哉和斯塔尼希奇構成的防線確實是經不起推敲。當然,雙后腰基米希和戈雷茨卡,甚至包括踢10號位的拉斐爾·格雷羅也難辭其咎。孔帕尼的計劃是對國際米蘭中前場5名中路球員都實施人盯人,格雷羅負責盯防中場拖后的恰爾漢奧盧,基米希和戈雷茨卡位置對調,為的就是讓基米希跟著身體條件相似的巴雷拉,而“磁卡”則負責姆希塔良。戴爾和金玟哉罕見地不斷左右換位,因為戴爾負責盯圖拉姆,金玟哉則要看著勞塔羅。
然而,這個人盯人部署顯然談不上成功。一旦戴爾和金玟哉在臨時換位時分工不明確,漏洞立即就暴露了出來。丟球之前,金玟哉臨時換防圖拉姆,戴爾的注意力卻沒有及時轉移到后撤的勞塔羅身上,而是繼續盯著圖拉姆一路回追。當奧古斯托的傳球送到禁區時,看似已回防到位的戴爾并沒有發現從后跟進的勞塔羅,而一路回追的基米希又在最后十幾米放慢了腳步,于是勞塔羅得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完成了一腳完美的射門。
除了這種瞬間換位所造成的混亂,這對中衛相互間的默契不足也在其他場景當中暴露出來。例如上述勞塔羅那次幾乎形成單刀的機會,就是金玟哉壓上,而戴爾卻依舊拖在后面跟著圖拉姆所造成。或許是盯人效果確實不理想,戴爾和金玟哉在下半場開始后就不再換位,而是恢復了戴爾偏左、金玟哉偏右的常規站位,不過危機依舊沒有解除。由于早在第28分鐘就在上搶勞塔羅時魯莽地一腳踩在對方腳面上吃了黃牌,金玟哉隨后有幾次一對一防守都讓人提心吊膽,尤其是第65分鐘時在中線附近從后踢倒接球的圖拉姆,就幾乎要再吃一張黃牌。
國際米蘭將士瘋狂慶祝弗拉泰西的絕殺。
也正是因為擔心金玟哉被罰下,孔帕尼才會在第74分鐘的那次3換3當中用右后衛博埃把他換下,萊默從右路換到左路,斯塔尼希奇則因此改踢右中衛。當然,這次調整的另一個目的,顯然是要加強一對邊后衛的助攻。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換到左路的萊默為穆勒送上了扳平助攻,但也正是斯塔尼希奇無法像金玟哉那樣第一時間貼住勞塔羅,讓國米隊長在中圈完成關鍵策應,而防守位置感糟糕的博埃在關鍵時刻放棄回追無球前插的奧古斯托,而去試圖攔截帶球的巴雷拉,最終釀成了被弗拉泰西絕殺的惡果。
凱恩失機成為轉捩點
這個人盯人打法不僅在防守上沒有起到理想作用,而且還影響了拜仁的進攻效率。換到左側的基米希無法像往常那樣,經常從右肋部送出穿越傳球,以及跟右側的奧利塞和萊默形成配合。扳平的那球,正是基米希終于來到右肋部才形成的一次有效連線。而這樣的畫面,本該貫穿于整場,尤其是在奧利塞表現得如此活躍,并且可以經常吸引包夾的情況下。
孔帕尼開球之前在接受采訪時解釋,用格雷羅而不是穆勒來頂替穆西亞拉,一方面是考慮到格雷羅此前在對波鴻的聯賽中曾以“10號”身份梅開二度,對這個位置并不陌生,另一方面則是想讓他幫助防守。但事實證明,格雷羅對于防守的幫助非常有限。比賽初段,由他負責盯防的恰爾漢奧盧就兩次在禁區前沿接應前鋒回做形成射門,兩次格雷羅都不知所蹤。
格雷羅面對巴斯托尼等身材高大的對手對抗非常吃力。
另一方面,在前30分鐘進攻踢得比較順暢時,格雷羅還能較好地將薩內、奧利塞以及凱恩串聯在一起。但隨著比賽深入,身材矮小的葡萄牙人面對客隊3名身材高大的中后衛就經常陷入肉搏戰,難以在進攻三區舒服接球,愈發缺乏存在感。尤其是進入下半場,當國米開始“擺大巴”,拜仁球迷無法不想念能在人堆里蠻不講理地盤帶突破的穆西亞拉。
不過,即便孔帕尼的排兵布陣出現如此多問題,拜仁其實依舊是場面優勢明顯的一方,并且創造出數倍于客隊的得分良機。偏偏在這種時候,面對勒沃庫森兩回合貢獻3球1助攻、國際比賽周回來后連續有運動戰進球的凱恩卻掉了鏈子。第26分鐘,帕瓦爾回傳失誤,奧利塞斷球突入禁區右肋,接著內切連續晃開3名防守球員,把球舒舒服服地喂到凱恩嘴邊,英格蘭隊長卻在面對佐默的情況下右腳兜射擊中遠門柱外側飛出了底線!假如這球打進去,比賽走勢肯定會截然不同。就在僥幸逃過這一劫之后,國米突然來了感覺,并連續創造了上述連續3次良機。
穆勒賽后就說:“可惜的是,我們沒能抓住哈里(凱恩)的那次絕佳機會,否則比分就是1比0了。如果是那樣的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凱恩自己則表示:“這種情況并不是經常出現。這就是前鋒的人生,有時就是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是足球運動員的一部分。你不得不承受高低起伏。”凱恩本場射門多達6次,他一個人的預期進球就達到1,比國米全隊還要高。
凱恩第26分鐘糟蹋絕佳機會。
除了凱恩大失水準,薩內也又一次在被寄予厚望時卻令人大失所望。加上同樣發揮失色的基米希和戈雷茨卡,拜仁整個首發中前場就只有奧利塞一人狀態在線。于是,拜仁又像兩個月之前的許多比賽那樣,出現了得勢難得分的情況,并最終很不服氣地輸了球。基米希就說:“這當然不是我們本賽季的最佳表現,但也不該輸球。”而孔帕尼則表示:“上半場我們有機會進不止一個球——而是兩球、三球甚至更多。我們也知道他們有實力,國際從來都不會沒有威脅,但我們更有威脅。我知道,客場作戰的國際總是很難對付,但我想我們不會在比賽結束后說這是因為傷病。我們踢得很勇敢。最后一球很遺憾,那是我們的責任。”
“我不是在做告別巡演”
如果不是最后這個幼稚的丟球,穆勒替補救主這個美妙的劇情肯定會在賽后被大書特書,因為這本來就是很多球迷和媒體所希望看到的一幕。但賽后面對記者太多關于他個人而不是球隊的提問,穆勒顯得有些生氣,“這究竟是我的告別賽,還是我們的1/4決賽首回合?我想談論比賽。我不是在這里做告別巡演。我只是一名運動員。”
沒有首發的穆勒對于外界過分關注他而不是比賽本身感到不滿。
在穆勒看來,拜仁本場開局踢得過于謹慎了,“即便我們想表現出侵略性。但當然了,你必須意識到,國際是一支可以控制節奏的球隊,他們有很多有球能力出色的球員,可以令比賽變慢。國際是一支你第一眼看上去不是特別有威脅,但其實很難對付的球隊。他們就像是嚼口香糖。最終,決定勝負的是你的進球,于是最后的反擊將比分定格在2比1。否則,我們就會說1比1,我們很好地挽回了敗局,穆勒打進一球。”
對于一周后在米蘭扭轉敗局,拜仁將士都表現得很有信心。尤其是對于經歷過2010/11賽季1/8決賽對國米先贏客場卻在主場慘遭絕殺的穆勒來說,這是一筆需要清算的舊賬,“我們已經踢完了上半場。我們原本期待不同的首回合結果,但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可能性。”
不過首先,穆勒和隊友們要考慮周六晚主場對多特蒙德的聯賽,這也很有可能是穆勒的最后一場“德國國家德比”了。孔帕尼就說:“我們會首先100%地投入到這場比賽中,然后從周日開始就重新只想著國際米蘭。”事實上,相比于次回合翻盤,以怎樣的人員和戰略去應付這場聯賽或許更讓孔帕尼撓頭,畢竟接二連三的傷病減員,“國家德比”的分量,以及領先勒沃庫森的優勢只剩6分等因素,使得拜仁無法再像對勒沃庫森兩回合之間那場對波鴻的聯賽那樣完全派上替補陣容了。
穆勒第85分鐘的扳平進球本該有更重的分量。
這場對國米的首回合,孔帕尼只用了3個換人名額,而在沒有獲得出場機會的替補當中,就只有帕利尼亞一個是可以考慮在對多特蒙德時排進首發陣容的,其他都是些用來湊數的梯隊小將。考慮到對波鴻時用替補陣容輸了2比3,那么這一回,孔帕尼或許會采取另一種策略,即首發派出較強陣容以求速戰速決,然后盡早地換人以保存主力的體能。說實話,無論是拜仁還是多特蒙德,肯定都不希望這場聯賽消耗過大,尤其是對于6天3賽的多特蒙德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