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獎項評選都會伴隨爭議,在2024-2025賽季CBA聯賽官方的常規賽獎項評選結果里,最大爭議發生在最佳第六人獎項上。獲獎球員是廣東前鋒任駿飛,他的場均數據是7.4分4.5籃板2.6助攻,落選者里呼聲最高的是山西外線張寧,他的場均數據是16.0分3.8籃板2.9助攻。值得一提的是,CBA官方的最佳第六人獎項由20支球隊的主教練選出,和MVP、最佳國際球員等獎項由媒體人投票選出不同。
在CBA官方獎項結果公布后,參與本次體壇周報和騰訊新聞獎項評選的部分投票人找到我們,詢問為何沒有設立最佳第六人獎項,也有人表達了想給張寧投上一票的愿望。而我們給出的解釋是,在現有的CBA模式下,最佳第六人獎項有點“站不住腳”。
無論CBA還是NBA官方的最佳第六人獎項,核心要求都是替補出場次數大于首發次數,CBA這邊還設置了出場30次和本土球員參加兩條規則。體壇本次組織評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拆掉兒童樂園”,即我們希望打破評獎時本土球員和外援各自圈地的現狀,讓狼、羊、獅子和虎豹在一起比拼,正如CBA聯賽正在逐漸放開的外援政策一樣。在這樣的前提下,最佳第六人獎項會和人們印象中的概念不同。
假如僅設置27場出勤和替補出場次數大于首發次數的條件,表現最突出的大多數是外援。山西的迪亞洛首發23場、替補18場,場均22.5分7.3籃板3.1助攻2.2搶斷,真實命中率56.8%,完全是競爭最佳陣容級別的表現。新疆后衛皮特森首發8場,替補29場,場均20.7分5.1籃板5.0助攻,真實命中率59.6%。吉林的基茲林克場均20.7分4.5助攻,寧波的鋒線馬奇場均18.7分4.6籃板3.4助攻,北京的杰曼場均17.4分6.8助攻,第三階段穩定打替補后場均更是能輸出20.1分5.5助攻,真實命中率飚高到67.1%!
上述外援有的擅長得分、有的發起進攻一流、還有的攻守均衡,論表現顯然都在官方最佳第六人任駿飛之上,張寧也很難與其中大部分競爭。那我們不設第六人獎項是為了“保護”本土球員嗎?并不是。
最佳第六人往往是一支球隊陣容深度和比賽策略的體現,他被放在替補席扮演得分手或銜接段進攻核心的角色,水平達到甚至超越很多首發球員。但CBA的外援制度為4節7人次,各隊最多同時注冊4名外援,大部分球隊在首發兩名外援的同時,板凳席上還有1-2名外援,他們的水平天然就超越很多本土首發球員——這并不是球隊策略的選擇,而是CBA外援制度的結果。加之各隊在整個常規賽期間都可以不停更換外援,球隊的第六人角色往往變化較大,這都讓單純設置最佳第六人獎項變得刻意。
簡單來說,如果一支球隊找到三名強力外援,那打替補的外援大概率就是最佳第六人的有力競爭者。此時,最佳第六人獎似乎更該被稱為“最佳第三外援獎”才是。
所以我們并沒有評選最佳第六人獎項,這一點可能隨著聯賽制度的調整在未來發生改變。當然,這一切也并不會抹殺張寧、任駿飛們在這個賽季扮演替補時的出色表現,他們都為各自球隊提供了極大幫助。
(文/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