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世界第4打世界第140,首發身價6.83億歐元對陣515萬歐元,英格蘭確實把比賽打成了半場攻防,但遠沒有體現出排名和身價上的巨大優勢。這樣一場專業機構眼中“不贏4個不算贏”的比賽,英格蘭打出個3比0,僅從結果上而言也是“不合格”的。
圖赫爾任內的第2戰與首秀時的模樣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濃濃的索斯蓋特味道。英格蘭隊還是二十多年來的死結:英超以直接、快速、激情四射著稱,英格蘭隊則總在遲疑、慢速、茍且偷生中度日。拉脫維亞的鐵桶陣確實讓人頭疼,但三獅輕易讓比賽變成了最難破局的模樣:前場30米地帶壓制,在慢節奏中控球傳球,球員的技術水準和球隊的配合水平都不足以讓他們輕松撕破缺口。若非里斯·詹姆斯那記貝克漢姆式圓月彎刀任意球,誰也不知道僵局何時才能打破。
這種低效壓制,在直長傳反擊和快攻大行其道的今天,已經越來越不吃香。連技術更好的曼城都已玩不轉這么踢,拉什福德和鮑恩們就更難。圖赫爾宣稱的強度和侵略性,他的球隊沒有踢出來。三獅前場人人都想上腳,人人拿球后都多帶兩步,正中對方下懷。對面那些在拉脫維亞聯賽、羅馬尼亞聯賽、波蘭聯賽和柬埔寨聯賽踢球的球員,想要的就是把比賽節奏拖慢,讓比賽無聊到溫布利觀眾不斷往場內扔紙飛機的程度。
這種狀況,貝林厄姆作為中前場核心,恐怕難辭其咎。但先要說,圖赫爾這個接近于4141的布陣,讓貝林和摩根·羅杰斯一起擠占前場中路(雖然后者時而會移動到右路),還讓左后衛劉易斯·斯凱利內收到8號位,甚至往往比其他中路球員都更接近正中央,或許本身就是一種自尋煩惱。
斯凱利上一場在左后衛助攻的常規位置,接貝林直塞,插身后斬獲國家隊處子球。只不過,圖赫爾對斯凱利的“邊后腰”屬性念茲在茲,篤定這個位置才能發揮他的“第一腳觸球和傳球質量”。于是,斯凱利總在中路跟大家扎堆,拉什福德在左路拿球無人策應,一次次孤軍奮戰,這是怎樣的戰術設計?按圖赫爾設想,4141是為了“派出5名進攻屬性很強的球員”。但具體實施,顯然有些偏差。圖赫爾賽后抱怨“斯凱利本該從后排給予更多支持,但我們比較晚才把信息傳達到場上”,似乎表明,這么踢,或至少踢得這么僵化,不是圖赫爾教的。這就像第一場比賽后,圖赫爾那番“不知道為什么節奏太慢,不知道為什么沒把球盡快交給邊鋒”,都是拜仁球迷很熟悉的味道。
那么,圖赫爾是否也不知道貝林厄姆為什么踢成這樣?最好的貝林厄姆,應該是那個在皇馬揚長避短,用簡潔高效動作制造差異,跟姆巴佩等人打出輕靈小組配合的貝林厄姆。而一旦貝林厄姆總想持球多一些久一些,拿球后總想把對手左晃一下右晃一下,似乎要以此顯露核心身份,于公于私恐怕都不是好事。
身背黃牌卻依然魯莽地背后鏟球,貝林逃過一張紅牌。情緒如此失控,多少也是貝林越踢越郁悶的反映。圖赫爾素來以喜歡批評球員著稱,他把貝林換下時,追著沒有停下腳步的皇馬巨星耳語著什么,而賽后諸如“貝林有點走運”“貝林過于集中于中路”等論述已經離“批評”只有一步之遙。未來一年多時間里,如果英媒的揭秘報道抖出什么“猛料”,最有潛力跟圖赫爾產生摩擦的球員會是誰呢?
貝林下場后,替補上陣的福登占據了10號位,摩根·羅杰斯的位置變得更加靈活,游走于右路和中路。英格蘭的進攻節奏由此快了一些,富有目的性的跑位和傳球多了一些。自己下場才1分鐘,球隊就打進第2球,這對貝林來說顯然有些尷尬,但這次里斯·詹姆斯挑傳發動,拉什福德、羅杰斯、賴斯連續配合,并由凱恩終結的進攻,確實是此前太少有的場景。
這些年的英格蘭不缺球星,但1×11總是小于11,類似當年雙德那樣在國家隊踢不出俱樂部水平仍是常態。去年歐洲杯,貝林厄姆和福登的蹩腳共存引起人們注意。圖赫爾首秀中,他倆共同首發,福登的狀態延續著本賽季的低迷,本場曼城太子成為替補,鮑恩占據右路,圖赫爾算是在試圖兌現那句“挑選最好的陣容,而不是最好的球員”。
圖赫爾想讓邊鋒踢得果敢直接,該過人就堅決去突,該第一時間向禁區輸送就別磨嘰。鮑恩基本就是這么做的,但成功率很低。另一側拉什福德上鏡很多,但實效同樣不高,過人失敗率83%。這大概可以說明,三獅在某些位置的人才儲備并沒有一些人以為的那么強。薩卡傷缺時,一流邊鋒就是他們缺少的東西之一。而凱恩,又是一個附帶多重限定條件才能打出高水準的球員,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身邊最好有速度技術出眾的邊鋒。如果沒有,凱恩或許仍能進球,但整體感覺只能處在“還行”“湊合”這個層面。
而除了邊鋒、中鋒的局限,以及10號位貝林厄姆的使用說明書問題,英格蘭在中前衛位置缺少組織者更是幾十年的無解難題,否則至于讓貝林厄姆自告奮勇占據那么多球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