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長沙報道
三大球運動會開幕式選擇在賀龍體育館舉辦,具有明確的致敬的意味。賀龍以開國元帥而為人們銘記,而在體育人的心中,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新中國第一任的國家體委主任,而且一干就是14年,在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搞體育,想起來就是個苦差事。據相關統計,在他任上,中國共打破了世界紀錄145次,獲得世界冠軍13個,戰功赫赫。但是,三大球水平的落后卻一直困擾著他,那句“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現在聽來依舊振聾發聵。
如果把賀龍元帥這句話,換成當下的說法,那就是習總書記所言,“搞好三大球,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標志”。無論是黨和國家的政策,還是老百姓最樸素的想法,這都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而關于三大球的另一個共識是,要從娃娃抓起。
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的舉辦,正是要為足籃排后備人才的發展提供穩定的、高水平的競賽體系,這項賽事計劃每年舉辦一屆,不僅將在以后與全國性的單項青少年錦標賽有機銜接,而且成績還與全運會掛鉤,這能夠有效地撬動地方青訓工作的積極性,促使各省市自治區針對15-18歲的每個年齡段,都提前選拔人才、組建隊伍,有效擴大三大球青少年人才的儲備。
還有人說,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的發展,標志著頂層設計上要邁向一條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新型發展之路。
近年來,三大球國家隊成績的斷崖式下滑,以及聯賽改革的一地雞毛,都將矛頭指向了激進的市場化。在此之前,對“體工隊”模式的批評幾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現如今,終于又在某種程度上認可了“舉國體制”的價值。具體來說,就是校園抓普及、體育部門抓提高、社會力量抓職業和高水平隊伍,各司其職。當下中國,三大球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力量。
作為東道主,湖南在6個單項上直接入圍決賽階段的比賽,和別的地方以職業隊的梯隊為主來參賽不同,代表湖南出戰的6支球隊全部由長沙的學生運動員組成。男足23人中11人來自麓山國際,10人來自雅禮中學,男女籃分別由湖南地質中學男籃和長沙雅禮中學女籃為班底組建,男排和女排分別背靠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和周南中學。
學生軍碰上職業隊,晉級8強是更為合理的目標,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就在開幕式當天,湖南男籃和湖南女足的比賽均被安排在岳陽市第十五中學進行,學校特地安排學生上午不上課,來到運動場為主隊加油助威。當三大球褪去“強國”的意義,本質上還是一群人享受團隊配合、運動健身的樂趣。
無論是致敬賀龍元帥振興三大球的宏愿,還是正視“舉國體制”的正面意義,再或者找回運動本身的樂趣,首屆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的舉辦,從各種意義上,都可以說是“回到夢開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