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報道
10月17日,世界羽聯官方消息,世界羽聯世界青年錦標賽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之一是,它一直是天才青年球員的可靠試金石,也是預測頂尖青年球員在進入高級別比賽后可能表現如何的參考之一。
首屆世青賽在1992年舉辦,隨著孫俊、顧俊和韓靜娜等選手成為冠軍,世青賽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窗口。7年后,孫俊贏得了男子單打的世界冠軍,而顧俊成為女雙的傳奇人物之一,與強大的隊友葛菲一起贏得了兩枚奧運會金牌和兩枚世錦賽冠軍。
從那時起,許多世青賽的冠軍在高級別比賽中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這一趨勢近年來越來越明顯。如果說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些“變數”——也就是那些世青賽表現出色的選手沒有在高級別賽事中獲得非常出色的成績,那么進入了21世紀,情況就明顯不同了。世青賽冠軍成功過渡的可能性越來越高。近年來,世青賽冠軍在高級別賽事上的競爭力幾乎是肉眼可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近年來這種轉變似乎加快了。最近的例子是三次獲得世青賽冠軍的昆拉武特, 21歲的他在2022年羽毛球世錦賽上獲得亞軍。和他的同批的選手,如拉克什亞森、小波波夫、卡爾南多和馬丁,已經是巡回賽中的知名人物。
除了年輕的世青賽冠軍,其他同齡的頂級青年球員通常也會過渡為成功的成年組球員。例如,在2010年阿塞爾森贏得世青賽冠軍的那一年,打入半決賽的球員包括普蘭諾伊和普拉尼斯。在2011年的女子單打半決賽中,除了冠軍因達農,還有馬林和奧原希望。
雖然很明顯,青年球員和成年球員之間的成功高度關聯,但專業化也更早地開始了。20世紀90年代的世青賽中,有一些雙打冠軍后來轉為單打。例如,蓋德是1994年男雙冠軍,中國的姚潔是那年的女雙冠軍。后來,姚潔移居荷蘭,成為了歐洲大陸最頂尖的單打選手之一。
類似的例子還有女雙冠軍韓晶娜和謝杏芳,她們都成為了著名的單打選手。
然而,自2000年以來,頂尖青年球員轉項的情況已變得罕見。在過去的20年里,沒有一個世青賽單打冠軍可以成為雙打球員,反過來也是如此——除了2008年世青賽雙打冠軍新加坡選手伏明天。
雖然并不是每個世青賽冠軍都能在高級別賽事中賽出風采,但記錄表明,他們成功過渡的可能性很高。隨著2020年代的第一屆世界羽聯世界青年錦標賽的舉辦,球迷們將會密切關注參賽選手的表現,因為他們很可能在未來幾年主宰巡回賽。
2022年世界羽聯世界青年錦標賽在西班牙桑坦德舉行,混合團體賽(10月17-22日)今天開賽,下一周是單項賽(10月24-30日)。
文/蝸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