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宮珂
在北京冬奧會迎來倒計時一周年之際,谷愛凌在1月底舉行的冬季世界極限運動會上獨得2金1銅,聚焦世界的目光。包括美聯社在內的多家外媒將谷愛凌稱作“中國的下一位奧林匹克巨星”,她被列入了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和坡面障礙項目的爭金熱門。
其實早在平昌冬奧會時,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就已經被視作中國代表團有望出現黑馬的項目。當時只有16歲的張可欣不僅在冬奧賽季贏得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杯冠軍,最終她也在平昌歷史性地闖進了該項目的決賽并獲得第9名。以張可欣為代表的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00后”軍團自此便被看好在北京冬奧會取得獎牌突破,而谷愛凌在北京周期的加入無疑則讓中國隊在主場冬奧會的目標從“爭牌”升格為“爭金”,中國隊也因此更具集團優勢。
對谷愛凌來說,U型場地原本只能算作是“副項”,在2019-20賽季之前,她更多地還是參加坡面障礙技巧的比賽。但也正是從2019年秋季開始,谷愛凌便一直在提升自己在U型場地項目上的競爭力,如今她的名下已經有了洛桑冬奧會、世界杯卡爾加里站以及極限運動會三項國際大賽的冠軍,將U型場地列為她的“主項”也并不為過。而從2019年9月首次亮相U型場地世界杯賽時只能完成右轉720度,到如今可以完成右轉900度和左轉900度的連接,谷愛凌的難度升級可謂有目共睹。雖然與冬奧冠軍卡西·夏普、愛沙尼亞超新星西爾達魯相比,谷愛凌的難度稍有遜色,但她的優勢則更在于滯空高度與滑行的穩定性,這也是她在U型場地這一原本的“副項”仍能保持高勝率的原因。不過,對仍處于上升期的谷愛凌來說,她還遠未觸及難度的“天花板”,仍有更多的新動作等待她去開發。
至于原本的主項坡面障礙技巧,谷愛凌本身就已經是世界杯領獎臺的???,已經習慣多線作戰的她自然也不會放松這一項目的訓練。作為本項目唯一有能力進軍決賽、爭奪金牌的中國選手,谷愛凌即使實力足夠,也需要單槍匹馬應對包括西爾達魯等眾多歐美好手的夾擊。
在經歷了如火箭般飛升的平昌冬奧賽季后,張可欣在新的冬奧周期則褪去了新秀的青澀。在承擔起隊內領軍人角色與外界期望的同時,張可欣也在為自己的動作加碼難度。在平昌時就以倒滑技術讓人眼前一亮的張可欣,在2019-20賽季嘗試了雙側倒滑轉體900度、正滑右轉1080度接倒滑轉體900度的連接,可謂頗具獨創性,但每次滑行后半程的高度不足以及新動作的穩定性不佳,反而讓張可欣在上個世界杯賽季多次與領獎臺擦肩而過。
與谷愛凌同齡的李方慧則是中國隊在北京周期的“意外之喜”。李方慧在2019-20賽季才初登國際賽場,但她在自己的新秀賽季便收獲了世界杯云頂站銅牌與洛桑冬青奧會銀牌,還與張可欣一同獲邀參加了2020年冬季極限運動會。相比張可欣鮮明的技術特點和高難度,李方慧的優勢更多地體現在動作滯空高度好,她也恰好與張可欣的比賽風格形成互補。但受疫情影響,李方慧和張可欣上一次出現在國際賽場上已是近一年之前。李方慧和張可欣在漫長的集中訓練期間“修煉”出了怎樣的新動作固然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大賽經驗并不多的她們也需要比賽的真實情境歷練。畢竟,雪上項目的比賽氣氛與訓練時大不相同,歐美滑手們的“大心臟”,也是在無數次的職業比賽中“泡”出來的。
雖然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項目是冬奧大家庭中相對年輕的成員,但它在極限運動會和職業滑雪賽事中其實已經小有歷史,無論是世界杯系列賽還是過往的兩次冬奧會,競爭都較為激烈,能夠被列入本項目爭金熱門的滑手也并不少。衛冕冠軍卡西·夏普在本周期依舊保持著出色的狀態,并且以右轉1260度繼續引領著難度風潮。愛沙尼亞“00后”西爾達魯則在2019年世錦賽決賽末輪絕殺夏普摘金,難度與動作獨創性也并不遜于夏普。而在5站世界杯冠軍分屬不同選手的2019-20賽季里,此前成績并不出眾的俄羅斯選手戴米多娃則憑借整個賽季的穩定表現捧走了單項“水晶球”獎杯。在與諸多對手的競爭中,谷愛凌和張可欣實際上也不落下風并且各有優勢,李方慧亦有能力爭得一枚獎牌。可以說,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項目中,并不存在著一位克洛伊·金式一騎絕塵的人物,領獎臺之爭走向如何或許要等到12個月之后才會撥云見霧。
奪金指數:
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 ★★★★
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