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日前上海上港的超級外援浩克離隊。在此前中國足協祭出嚴苛的限薪令,并確定賽會制的安排下,更多的大牌外援或將告別中超。與此同時,當各家俱樂部經濟壓力較大,且無法大手筆引進強力外援的情況下,本土球員尤其是年輕人,或將迎來更多的表現機會。
賽會制繼續 中超各隊經濟壓力大
因疫情因素影響,本賽季中超就首次實行賽會制,因為沒了主場球迷以及比賽大幅減少,各家俱樂部都不好過,降薪、欠薪的消息一直未停。
根據足協的初步規劃,下賽季中超盡管會打滿30輪,但還會是賽會制,主客場的設想雖然提上議程,依然很難實現。最樂觀也要等到聯賽中期,視疫情的情況再商討主客場是否恢復。這意味著各家俱樂部,在球迷及現場收入上,仍要承受較大損失,這讓降薪成為必然。
嚴格限薪令下 巨星外援或掀告別潮
浩克從上港離去后,中超又少了一位了巨星。其實從2019賽季開始前,星光燦爛的中超已與多位世界級球員告別。先是天津天海的帕托因球隊經濟危機走人,隨后,河北華夏幸福的拉維奇2019年底宣布退役,其稅后年薪高達2830萬歐元;與其同隊的馬斯切拉諾則以自由身回到阿根廷,如今也已退役。
與此同時,2020賽季開始前,天津泰達的瓦格納退役,上海申花的伊哈洛繼續租借給曼聯;聯賽進行中,兩屆中超金靴,年薪高達1500萬美元的神槍扎哈維與富力分道揚鑣。此外,江蘇蘇寧的特謝拉與球隊合同到期,留下歸化還是離開仍是未知,而申花的意大利國腳沙拉維轉會,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以中國足協的標準來看,新賽季中超每隊外援稅前年薪300萬歐元,隊內外援總工資不超稅前1000萬歐元。若球隊用滿6個注冊名額,平均每位外援的稅前薪水僅為166萬歐元,稅后為83萬歐元左右,甚至要低于五大聯賽中下游球隊中的主力。加上轉會費上的限制,這意味中超球隊很難再吸引大牌球員駕臨。
上賽季限薪令前,足協的規定是:已有合同在身的球員,繼續執行原薪資。可近期卻有多家媒體透露,足協要求所有球員重簽合同,盡管新舊合約的大金額差價,允許俱樂部補償,但諸多細節仍未公布。
比如上港的奧斯卡在上賽季限薪令前簽下新合約,年薪達2600萬歐元。在疫情年有所降薪后,巴西人本賽季是否還能與如此待遇還是問號,同時富力的登貝萊、恒大的保利尼奧、國安的巴坎布、魯能的費萊尼、蘇寧的埃德爾均存此類問題,若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外援可能會選擇離隊。
中超趨于本土化 國產球員再吃香?
對俱樂部投入和球員薪水有嚴格限制之時,中超依賴外援的程度會大大降低。盡管國內球員稅前最高年薪500萬人民幣(稅后250萬),但對比外援,這些本土球員想要賺更多薪水,只有留在中超踢球一條路,也就是說,即使俱樂部降薪,他們也沒更多選擇。
現今,中超各隊想要符合足協要求健康運營,除了要大舉啟用國產球員,別無他路。雖說此前不少本土球員的轉會費和年薪同樣虛高,但在嚴苛限薪令下,中超各隊壓力減小,此前多數會將重金放在外援引進的球隊,策略上會有所改變。
另外一點,中超各隊的普遍邏輯是“既然多數對手沒大牌外援壓陣,我們也沒必要燒錢進行軍備競賽”。如此境地,大批國產,尤其是性價比高,發展前景較好的年輕球員,在2021賽季將迎來更多的上場機會。
文/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