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利物浦和曼聯希望英超從20隊變成18隊,看上去這是一個激進的提議,實際卻涉及到歐洲足球界的一個共識——18隊的聯賽比20隊更有競爭力。
很多人會傾向于認為,18隊聯賽的“競爭力”是指他們在歐戰中的競爭力,因為球隊數量更少,比20隊聯賽少了整整4輪,擁有更多的時間備戰歐戰。
但事實并非如此,五大聯賽里唯有德甲是18支球隊,德甲在歐冠賽場更多是拜仁一枝獨秀,德國球隊在歐聯杯的表現遠遠不如西班牙球隊的表現。
這里的“競爭力”是指賽事本身的競爭力。18隊的聯賽比20隊聯賽更有懸念,因為魚腩球隊少了2個,在榜末,少了2個賽程過半就舉白旗的球隊,在榜首,實力最強的豪門少了原本穩穩預訂的12分。
以意甲來說,中國球迷開始關注這個聯賽的時期恰逢意甲鼎盛時期,當時意甲是18個球隊,出現過桑普多利亞奪冠,跨世紀兩年又出現拉齊奧、羅馬奪冠。此外,帕爾馬、佛羅倫薩都參與過爭冠,80年代還有過維羅納奪冠的神話。
但是在20隊意甲的一共21個賽季里,意甲冠軍完全被北方兩個富有的城市壟斷,其中尤文圖斯贏得11次冠軍(1950、1952、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這里沒有計算2005年尤文圖斯被收回的冠軍獎杯、國際米蘭4次(2007、2008、2009、2010),外加因電話門丑聞審判在2006年得到的冠軍獎杯,然后是40年代末的“大都靈”2次(1947,1949),AC米蘭2次(1951年和2011年)。
意甲的衰落有著很多原因,從時間上說,2004-05賽季意甲從18隊變成20隊,和意甲衰落節點是吻合的。
毫無疑問,過去意甲18隊4隊降級,變成20隊3隊降級,懸念立即減少了太多。
到底為什么增加2支魚腩球隊對于整個聯賽的競爭力影響那么大?財力是最重要的。就算是五大聯賽所在國,也難以保證擁有20支球迷數量較多、足球傳統較好的球隊。意甲擴軍20隊以后,特雷維索、卡爾皮、諾瓦拉等“新軍”現在連意乙球隊都不是。
觀察每年夏天的轉會市場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很多新升級的意乙球隊,都保留了意乙框架,然后從意甲收集大批老弱殘兵,而且往往是瓜分上賽季意甲降級隊的球員。
這種球隊單純從組隊角度說就毫無競爭力,很容易從賽季一開始就深陷榜末,賽程剛剛及半就已經確定降級,剩余的賽程混日子。如果一個20隊聯賽有2支球隊這樣,榜末的球隊壓力將相當小。
最近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像熱那亞、烏迪內斯、桑普多利亞等球隊踢得真是糟糕,放在18隊降4隊時代,這樣的表現絕對可能降級,而且傳統球隊降級悲劇對于聯賽整體形象其實是積極的,說明競爭力強大,但最近幾年這幾個球隊的位置都特別穩。例如上賽季的熱那亞,大半個賽季完全是在瞎折騰,最后卻仍然保級了。
英超是利物浦和曼聯提出裁軍的想法,這并不奇怪。就像豪門俱樂部一直不放棄歐洲超級聯賽的設想,強隊非常明白比賽缺少競爭力對于他們的損害。
這種損害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很容易想到賽程等方面的因素,實際核心問題不是賽程。資本家如果能賺更多錢,是無所謂讓球隊踢更多比賽的,今天的密集賽程也是資本家們設計出來的。更關鍵的原因是經濟層面,形象價值越來越決定一個聯賽和球隊的收入,強隊會比弱隊更在意聯賽的整體形象包裝,因為他們是聯賽整體價值提升的最大受益者。
利物浦和曼聯方案可能遭遇的阻力也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的事情在意甲老早就發生了。
意甲強隊沒有誰高興現在的20隊聯賽,也都知道如果恢復18隊會對意甲很有幫助。早在原足協主席塔維基奧上任的時候,裁軍就是他的承諾之一,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扶持自己上位的拉齊奧主席洛蒂托。
這等于讓黃鼠狼看雞窩。洛蒂托在意甲為了保持自己的勢力范圍,活動重點從來都是籠絡中小俱樂部,帶著他們對付尤文圖斯為首的豪門,要求從電視轉播權等收入里分到更多蛋糕。洛蒂托怎么可能有愿望去說服他們投票讓意甲裁軍?這件事情當然是根本沒有提上議程,成了一個徹底虛假的承諾。
英超在過去很多年一直是五大聯賽里最敢于改革和創新的賽事,為了提升自我形象做了很多工作,之后又被其他聯賽效仿。如果利物浦和曼聯的提議在英超能夠取得意外突破,或許能夠給意甲這種需要改革卻又長期停滯的賽事帶來一些有益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