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壇男單進入“90后”時代 國羽需要更多潛力股

體壇+特約記者逾暉報道
金廷在戰勝林丹后接受采訪時大膽地說出了一個很多人想說,但沒有說出來的話:“也許應該進入我們的時代了。”
這句話并非是對老將的不敬,而是闡述了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實:阿塞爾森1994年生,桃田賢斗1994年生,金廷1996年生,喬納坦1998年生,斯里坎斯1993年生,石宇奇1996年生。目前,世界各國的男單主力,基本全是92年以后的選手了。
還依靠80后撐場面的幾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問題。韓國是歷來不重視單打,選材模式向來是優先供給雙打,雙打淘汰下來的選手才去練單打,2018年的韓國體育大會羽毛球甚至都不設單打項目。馬來西亞是因為自身羽協管理混亂,導致年輕選手得不到好的支持與發展,因此唯有靠李宗偉撐著。
國羽目前的男單主力,林丹,諶龍,石宇奇三人的年齡構成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在團體賽中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搭配。由還在壯年的諶龍擔任第一單打打好開局,年輕的石宇奇在第二單打負責沖擊,如果比賽拖到最后,則讓經驗豐富的林丹坐鎮。湯姆斯杯與亞運會團體賽的奪冠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這樣的配置放到單項賽上,就顯得有些老邁了。林丹的體能難以在一天一賽的強度下走得更遠,諶龍在里約奧運會奪冠之后顯得進取心不足,石宇奇作為年輕一代,是國羽未來的希望,但成長過程中的狀態起伏是難免的。
然而,對于國羽來說,怕的不是石宇奇狀態起伏,怕的是石宇奇這樣有潛力的年輕選手太少了。現在國羽還可以靠林李石三人撐住男單的場面,可到了東京奧運會,林丹和諶龍隨著年齡的增大,競技狀態的下滑是很難避免的,屆時處在當打之年還有沖擊獎牌實力的只有石宇奇一人,國羽的處境就會非常尷尬。
更何況,石宇奇目前的實力,還尚不足以對桃田賢斗、阿塞爾森這些頂尖的選手形成太大的威脅,如果在東京奧運會之前,石宇奇的成長并不如預期,國羽到時甚至會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選手的更新換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是這些年,因為林丹和李宗偉相互砥礪與精進,為世人奉獻了一場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大戰,讓廣大球迷有幸看到了兩人延續了近二十年的傳奇生涯,不知不覺讓人們忽略了兩人也會逐漸老去,也許就像金廷說的,真的應該進入年輕人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