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從帆船中學會感恩和珍惜,轉型體育媒體人

2012年奧運會女子單人艇激光雷迪爾級冠軍徐莉佳,近日在清華文創沙龍上,分享了自己從事帆船運動的經歷和感悟以及退役后的生活。清華文創沙龍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舉辦,本期沙龍的主題為“運動中的運動”,探討體育文化傳播動態性,邀請到了多位清華校友和體育文化從業人員參加。
徐莉佳是上海人,小時候活潑好動,加上因為經常生病,家人希望她能鍛煉身體,所以5歲時就被送去學習游泳。10歲時,徐莉佳被來游泳隊選材的帆船隊教練選中,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帆船生涯。一些職業運動員并不是很喜歡自己從事的項目,但徐莉佳相反,一上船就覺得非常有趣,直到今天,她仍然熱愛著這項運動。
徐莉佳少年時期參賽獲獎。
徐莉佳一開始練習的是青少年的OP級帆船,這個級別限制15歲以下的選手參加,大多數奧運獎牌選手小時候都跑過這個級別。在OP級取得了一系列冠軍后,因為年滿15歲,徐莉佳便開始轉入歐洲級帆船,因為當時的歐洲級還是奧運會參賽項目。但因為2008年奧運會的女子項目改為激光雷迪爾級,所以徐莉佳從2006年起又轉向這一級別。女子的激光雷迪爾級是從男子項目改來的,對于體能的要求非常高。
不過徐莉佳憑借努力很快就拿到了世錦賽冠軍,甚至在2006年的多哈亞運會的男女混合項目上擊敗了眾多男選手奪冠。2008年奧運會,徐莉佳坦言青島的場地情況其實并不適合她的比賽風格,賽前她一度非常緊張,但最后她放松了心態,告訴自己“奧運會四年才有一次”,要好好享受。最終,放下心理包袱的她奪得了季軍。
2012年倫敦奧運會,歷練得更加成熟的徐莉佳一舉奪冠,這塊金牌也是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帆船項目上的首金(之前奪金的中國香港選手李麗珊和大陸選手殷劍參加的均為帆板項目)。而且徐莉佳還是在帆船傳統悠久、實力強勁的英國奪金,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加上其他因素,她被選為中國代表團閉幕式的旗手。2012年年底,她還當選了國際帆聯評選的“年度女航海家”(即最佳女運動員)。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本來不在徐莉佳的計劃內,多年累積下的各種傷病使她想要淡出競技賽場。從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后,徐莉佳赴英國念研究生,學習國際管理。但是,無法割舍對帆船項目熱愛的徐莉佳,在休息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不錯,決定復出,而這時離奧運會只剩一年了。經過艱苦的訓練,徐莉佳的狀態恢復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就在賽前,她的肩膀又受傷了,無法正常訓練。為了參賽,她選擇了打封閉上場,但嚴重的肩傷、劇烈的疼痛還是影響了她的發揮,很多動作都無法完成,最終無緣獎牌輪,只獲得了第18名,遺憾地結束了自己的里約之旅。
里約奧運會后,徐莉佳回到英國讀研,本來她還計劃爭取參加東京奧運會,但是她的肩傷沒有好轉,最后只能選擇手術。徐莉佳希望,即便退役,仍然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參與自己熱愛的帆船運動,因此去年她從國際管理專業轉到了體育新聞播音專業,希望能以自己的工作帶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帆船,同時幫助其他帆船運動員取得進步。值得一提的是,徐莉佳也剛剛出任中帆協運動員委員會主任,將以新的角色推動中國帆船運動的發展。
徐莉佳報道帆船賽事。
最后,徐莉佳和大家分享了帆船給她帶來的收獲。從帆船運動中,她學會了做一個更好的人,學會了感恩和珍惜。她發自內心地熱愛帆船運動;她曾兩次接受手術,但學會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挑戰。而且,徐莉佳利用養傷的時段學英語、練體能,這給她后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相信許多人都還記得,她倫敦奪金后用流利的英語接受采訪的情景。另外,徐莉佳的父母和教練都一直要求她在練習帆船之外堅持學習。徐莉佳在掌握了英語后,閱讀了大量有關帆船、體能、營養、心理等方面的英語專業書籍,獲益匪淺。如今在講臺上的徐莉佳落落大方,舉重若輕,談起自己取得的成績也非常謙虛,但字句之間又能感到她對帆船項目深深的熱愛。